綠建築案例介紹

工研院六甲院區二期宿舍

14695
次閱讀

工研院六甲院區二期宿舍

台南六甲地區過去由於土質黏度適中,一直是磚窯業很發達的地方,本建築的地磚引進「在地建材」的精神,使用來自3公里外的磚瓦廠,均是土生土長又具有高品質在地建材。由於南部日照強烈,有超過五個月的時間處在豔陽高照的天氣下,因此在屋頂面(日射量最高方位)與西向立面(日射量次高的方位)是整個設計過程中最需要處理的核心問題。建築師以南台灣民眾最常用的「雙層屋頂」和高科技卻低價格的「隔熱反射白漆」,加上周圍水池的蒸散熱來解決這個問題。設計團隊希望為台灣產業技術打拼了一整天的年輕人,回宿舍時走過大廳、長廊,穿梭在水影和綠意之間,轉換溫度也轉換了心情,人住在這裡可體會到與大自然生命互動的過程,但要適應在充滿蟲鳴蛙叫的環境下入睡,這與習慣生活在都市水泥叢林中有著截然不同的全新體驗。

建築資料

綠建築標章:鑽石級(2007年更新版)

建築用途:宿舍建築

設計單位: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

業主: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

營造廠:長宏營造股份有限公司

座落位置:台南市六甲區工研路

G P S座標:2 3 . 2 2 9 3 8 , 1 2 0 . 3 7 0 4 1

構造:鋼筋混凝土

樓層數:地上6層

基地面積:5 2 , 7 9 2 . 7 7 m 2

建築面積:1 8 4 9 . 7 4 m 2

總樓地板面積:6 1 8 1 . 8 6 m 2

建蔽率:8 . 6 %

容積率:2 3 . 9 8 %

設計期間:2 0 0 7年6月至2 0 0 8年8月

施工期間:2 0 0 8年5月至2 0 1 0年3月

建築造價:1 4 4 , 0 0 0 , 0 0 0元

綠建築等級:鑽石級

生物多樣性指標

基地坐落於烏山頭水庫的西側, 為山坡地形。園區環繞於山林地當中, 自然建構了周邊的綠網系統,基地內的動線規劃適當, 使綠地的連貫性良好, 總綠地面積佔整基地7 7 . 5 %。原來之生態溝及生態池外, 於二期宿舍中庭新建的景觀池,讓自然護岸提供水域生物棲地; 既有綠地之混合密林提供綠塊生物棲地;環繞建築區域的生態邊坡則提供多孔隙生物棲地, 以及戶外照明有遮光罩避免形成眩光, 影響夜行生物活動,讓居住者能被多樣化的自然生態所包圍。

綠化量指標

六甲院區擁有相當高的綠覆率,二期宿舍的設計為了讓綠帶更能貼近居住者,以中庭的生態池為媒介,於水面及沿岸種植各式各樣的植物。如香蕉及龍眼等喬木,以及樹蘭、睡蓮、含笑花等灌木,灌木喬木混種,甚至吸引了鳥類在香蕉樹上築巢,形成了宿舍區最溫馨的畫面,證明了只要我們創造出適合生物居住的環境,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就會被吸引過來。為了延續綠意,將生態池與入口大廳結合,使人們進出建築的時候,都能體會多元綠化所帶來的舒適感。

基地保水指標

六甲院區有既有的生態池及溝渠,作為基地保水的基礎設施。新建的生態池除了進一步促成景觀形成外,也具調節微氣候的功用。因生態池位在二期宿舍的中庭,受太陽直射的時間短,整體的蒸發量相對較少。透過水池調整A、B 兩棟的熱環境,讓每間面向中庭的宿舍排除惱人的熱氣。在基地內的環狀道路及各條聯外道路,採用透水磚鋪面、卵石鋪面等材料。透水鋪面對於南部地區強烈的蒸散作用,有相當大的貢獻,能適當涵養土壤中的水源,而不至於在地表流失。

日常節能指標

外殼隔熱方面, 搭配烤漆鋼板與鋼筋混凝土形成雙層屋頂, 透過中間空氣層的流通, 平均熱傳透率僅為0 . 4 3。外牆塗上白色的隔熱漆, 塗料的中間能產生微細的蜂巢狀組織, 以增加熱能的散射、折射與消散, 在日照強烈的環境下,可使室內溫度降溫5℃ 以上。遮陽設計方面, 透過位於西向方位的格柵用來抵擋強烈的西曬。空調僅用設置於住宿單元,所有住宿單元採一對一分離式冷氣, 可以達到獨立控制的目的。在再生能源方面, 屋頂也設置太陽能熱水器作為宿舍的熱水使用。

廢棄物減量指標

規劃時依地勢配置A( 湖映館) 與B(竹林居)兩棟建築,減少土方的開挖。建築物在施工的過程當中,由建築師及事務所監造人員負責督導, 確實執行各項污染物防制措施。室內浴廁與陽台均使用石質再生面磚,戶外地面使用再生透水磚等材料。本案也使用台南當地知名的磚瓦工廠尋求建材, 在地建材兼顧環保與延續在地文化。

室內環境指標

立面全面使用清玻璃, 並透過設計良好的房間格局, 讓室內空間能自然採光, 所有居室空間可開窗自然通風,也順便呼吸戶外的青草味道。建築天花板面及牆壁, 分別使用矽酸鈣板及水性水泥漆; 住宿單元與公共空間的地坪均採用P V C地毯、牆面及天花則採用水性水泥漆,採用率各達5 0 %以上,透過簡易的室內裝修方式與綠建材來提升室內居住的品質。

水資源指標

廁所規劃之衛生器具皆有經濟部水利署認證之省水標章。另外, 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考量到南部地區的降雨時期集中於夏季,雨水供給不平均, 因此設計時便將大片屋頂的形體傾斜處理, 以利於雨水的收集, 將回收的雨水收集在基地北側的一座蓄水容積達2 6 8 m 3的雨水回收槽中, 可供地面層的喬灌木綠化噴灑使用, 而多餘的部分也可溢流作為生態水池的補充水源使用。

污水垃圾改善指標

本案專用洗衣空間統一設至於各棟最上層, 裝設有洗衣截留網定期清理,並設有專用洗衣水排水管接至污水系統, 同時所有廁所、洗手台的污水雜排水均確認連結至污水系統。於入口附近設有空間充足且運出動線說明合理之專用垃圾集中場, 並以密閉式資源回收桶處理資源垃圾,每日由管理單位負責維護建築內外的整潔。